您的位置: 首页 >心理保健>心灵感悟>详细内容

心灵感悟

别和情绪较劲,它只是想被你看见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7-29 09:34:2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微信图片_20250730172048

       室友凌晨两点在宿舍群里发了条消息:“刚把背了三天的单词忘得差不多,对着书发呆时突然崩溃。现在特鄙视自己,这点压力都扛不住?”

       这种“情绪过后的自我批判”,大概是每个大学生的日常。考试考砸了难过,觉得“不够努力”;被社团活动搞得焦头烂额时烦躁,骂自己“能力差”;就连看到别人拿奖时的那点失落,都要暗讽自己“心态不正”——好像情绪这东西,天生就该被藏起来、压下去。

      但或许,情绪根本没想给你添堵。


情绪不是“绊脚石”,是你的“提醒铃”

       在图书馆赶论文,旁边同学只是发出了一点声音,我盯着屏幕突然攥紧了拳头。后来才反应过来,那不是“脾气差”,是熬了两个通宵后,连一点噪音都扛不住的疲惫。

       朋友总在期末周失眠,她以为是“拖延症犯了”,直到某天突然想通:焦虑的不是复习不完,是怕辜负爸妈那句“在学校好好学”。

       甚至有次刷到朋友圈里别人的实习offer,心里莫名发闷——后来才明白,那不是“嫉妒”,是自己还没找到方向的迷茫在冒泡。

       说白了,情绪就像宿舍楼道的声控灯,亮起来可能吓你一跳,但它不是来捣乱的——是提醒你“这里有情况,该留意了”。愤怒可能是“边界被打扰”,难过也许是“期待没实现”,就连莫名的烦躁,都可能是身体在说“你该停下来歇会儿了”。

       你越嫌这灯“晃眼”,越容易忽略真正该处理的问题。


别跟情绪“硬刚”,你耗不过它

       大学里总有太多人跟情绪较劲:

       小组作业被队友甩锅,明明气得发抖,还强笑着说“没事,我来弄”,回宿舍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掉眼泪。

       竞选学生会失利,表面跟祝贺的人说“重在参与”,晚上在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,踢飞了无数个小石子。

       明明周末想躺平,看到室友去泡图书馆,硬撑着也抱起书,结果在自习室刷了两小时手机,更焦虑了。就像手里攥着一团皱纸,你越使劲捏,越难舒展。

       心理学里有个“白熊效应”,你越告诉自己“别难过”,眼泪越忍不住;越逼自己“别焦虑”,脑子里的烦心事越转得快。情绪这东西,就像食堂打饭时排在后面的人,你越急着往前挤,反而越乱。

       不如换个思路:情绪来了,先别想着“消灭它”,承认它在就行。就像下雨没带伞,硬着头跑不如找个屋檐躲躲,反正雨总会停。


看见它,比“搞定”它更管用

       前阵子我试着改了个习惯:情绪上来时不逼自己“赶紧好”,而是掏出手机备忘录记下来。

      “现在有点烦”——哦,是烦;

      “烦什么?”——早上的课没听懂,下午的实验报告还没写,晚上还要去社团开会;

      “除了烦,还有别的吗?”——有点怕期末挂科,怕自己什么都做不好。

       写完发现,那股堵在心里的劲儿居然松了。原来我不是在跟“事多”较劲,是在跟“怕搞砸”的念头较劲。

       这大概就是“看见”的力量。不用分析对错,不用强迫自己“乐观”,就单纯地跟自己说句“我现在是这么个状态”。就像选课系统卡顿时,你别急着刷新,先看清“加载中”三个字——至少知道不是自己操作错了。


给情绪找个出口,没那么难

       总有人问“怎么才算接纳情绪?是不是就得憋着?”当然不是。大学生的情绪出口,其实藏在日常的小细节里。

       考试砸了别硬撑,拉着室友去操场跑两圈,把委屈喊给风听;被社团的事搞得头大,就去食堂点份最爱的糖醋里脊,边吃边吐槽“今天的事太离谱”;就连看到别人拿奖时的失落,也可以跟朋友说句“我有点羡慕,也有点慌”——没人会笑你,大家都懂那点小心思。

       我见过最实在的办法,是隔壁班女生在床头挂了个“情绪垃圾袋”,烦了就写张纸条扔进去,她说“写完扔进袋子的瞬间,好像烦心事也跟着被收走了”。

       说白了,处理情绪就像清理宿舍衣柜,堆得越满越乱,不如定期翻出来晾晾,该扔的扔,该留的留,反而清爽。

       别总觉得“有情绪是软弱”。我们都不是机器,会在早八的课堂犯困,会在作业提交截止日前抓狂,会在看到别人闪闪发光时有点慌——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。

       下次情绪再来时,别急着骂自己“没用”。试试对自己说:“行,我知道你来了,歇会儿再走。”


责任编辑:赵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