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得性无助
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---习得性无助。
什么是习得性无助?
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:当你尝试做一个很难的数学题,尝试了很多次都解不出来,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,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数学。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,你可能会选择放弃,而不是再次尝试。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表现。
习得性无助,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、挑战或压力时,由于之前经历过失败或挫折,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无力感、无望感。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自己无法改变现状,无论怎样努力都没有用。
习得性无助是怎么形成的?
习得性无助的形成,往往和个体的经历有关。当一个人在多次尝试后都未能达到目标,他可能会开始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。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,会让人陷入一种恶性循环,使得个体越来越无力,越来越消极。
如何改变?
然而,习得性无助并不是不可改变的。认识到自己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,是改变的第一步。接着,我们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,告诉自己,每一次的尝试都是进步,即使失败了,也是有价值的。我们可以从小的成功开始,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信心。
结语
习得性无助并不可怕,它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一种自然反应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存在,积极地去面对它,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,从而摆脱它的束缚。
记住,一切都来得及改变,只要你愿意尝试。让我们一起,用积极的心态,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吧!
责任编辑:赵军